猜你喜欢
更多>“云养”导盲犬模式上线
领养人需支付费用11月进行第一次财务披露
对视障人士来说,免费领养一只导盲犬后,就如同拥有了一双眼睛,为生活带来不少便利。而训练基地面临着导盲犬淘汰率高,人工成本、基地开销大等多种困难。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从广州赛北斗导盲犬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已经上线导盲犬“云养”模式,以此吸引爱心人士进行社会捐赠。
首创云养导盲犬模式的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将公开透明向公众披露导盲犬基地的运行情况,并且邀请云养“捐赠人”一同参与导盲犬基地的监管工作。
“云养”导盲犬上线
饲养者多是年轻人
“在几天前刷微博时看到了这样的消息,说是可以‘云养’导盲犬,我就动心了。”大学生小刘说,每个月需要支付10元钱,线上领养,群里会不定期发布受训的导盲犬的现状,“我明白这是一种公益活动,其实我是向导盲犬训练基地捐出了自己的一点心意。据说每只导盲犬的投入需要10多万元甚至20万元,而走上岗位的导盲犬都是被盲人免费领养,所以作为年轻人,我们也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公益。”
另一名参与云领养的小戴看过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领养了一只名叫“海伦”的犬。“我看到海伦这个名字,就想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所以我就选了‘海伦’,支付了几十元的云养费用。”小戴说,她已经被工作人员拉入“郑州爱心导盲犬学校家长群”里,“现在群里每天会准时放出导盲犬的训练视频和照片,说明今天训练的内容以及导盲犬的状况,反正挺可爱的。10元一个月,我先云养几个月看看后续。”
基地不定期举行
“家长”见面会
据广州市赛北斗导盲犬服务中心背景资料介绍,国际导盲犬联盟统计发现,每个国家中都有不少于1%的视障人士选择使用导盲犬。截至2016年,我国视力障碍人士已达1700万,即我国至少需要17万只导盲犬,但目前上岗导盲犬不足200只。
导盲犬幼犬在5周大的时候需要接受首次个性评估和独处训练。评估通过后,7至8周便会被安排到寄养家庭开始基础训练。成长至12个月大,基地会再一次进行个性评估和体格评估,然后回到基地开始6至9个月的引导训练。能够多次通过蒙眼行走测试的,便可以寻找合适的视障主人进行配对。在训练过程中,只要出现人与犬只无法继续安全配合的情况,导盲犬将会被提早淘汰或除役。
“云养的人进入家长群(云养者微信群)之后,我们每周都会反馈狗狗的情况,如果一只幼犬中途出了问题,不能毕业,中途被淘汰,我们会及时告知家长。”广州市赛北斗导盲犬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相关规则,“家长”将钱打入基金会之后,他们会向基金会申请拨付,基地的导盲犬幼犬部分是从国外引进,花费较大,只有部分能够毕业,对于没有完成“学业”的淘汰犬,会进行线下领养,由爱心市民领走,“不定期会举行‘家长’见面会,也不是完全线上看照片等。”
“云养”导盲犬费用
下月进行第一次财务披露
“云养”导盲犬“领养者”捐赠的费用能否用于导盲犬?对此,该导盲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云养导盲犬项目因为是初步运行,而且不同导盲犬基地有不同经费缺口,所以服务中心初步会根据预算要求导盲犬基地开展工作,落实于导盲犬基地的经费不低于百分之九十。从筹款到第一次资助这些导盲犬基地是三个月一个周期。第一次资助申请在10月份才开始,预计在11月份会进行第一次财务披露工作。(记者董振杰 实习生 李天翼 统筹/孙慧丽)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