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 正文

全球首例转基因小麦获批 转基因作物如何进行安全评价?

2020-10-28 18:16:10 来源:光明网

全球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大家庭”再添一员。近日,阿根廷政府批准了一种抗旱型转基因小麦的商业化种植,成为全球首个批准此类小麦的国家,此举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据了解,这种转基因小麦名为HB4,可以抗干旱、耐受除草剂草甘膦钠,有助于提高旱年产出。

HB4转基因小麦(图片来自网络)

从全球范围看,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多达数十种,包括棉花、玉米、大豆、白菜型油菜、欧洲型油菜、番木瓜、水稻、小麦、马铃薯、番茄、甜菜、玫瑰、矮牵牛、甜椒、烟草、亚麻、苜蓿、香石竹、菊苣、杨树、李子、西葫芦、甜瓜、匍匐剪股颖等,这一名单还在不断扩展之中。在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和番木瓜6种作物。

我国如何进行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国际机构和各国普遍重视转基因安全管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评价标准和指南,使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生物除了增加特定的性状之外,并不增加其他任何风险。

我国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建立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保障安全。组建了由多学科74位专家组成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科学、系统的安全评价。转基因产品要通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安全证书5个阶段的严格评价才可能获得安全证书。安全评价内容既包括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等食用安全评价,也包括生存竞争能力、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安全评价。

转基因产品究竟安不安全?

转基因产品安全不安全,是由多领域的科学家按照严谨的科学标准、严格的法规程序来评价的,不是由哪个工作部门或者哪个人说了算的。转基因无论是研究、试验,还是生产、加工,又或是经营、进口,都要依法依规办理。这套程序很严格,能够保证转基因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造成危害,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产品和非转基因一样安全,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在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除了要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规定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外,还需要依法办理与生产应用相关的其他手续。如转基因农作物还需要按照《种子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品种审定,在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后,才能生产种植。

转基因技术如何助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阿根廷批准种植的HB4转基因小麦具有抗旱的特性。目前全球气候问题多发,干旱发生的频率也不断增加,导致小麦产量下滑,而HB4转基因小麦在过去10年间的试验中证实能够提升20%的产量。

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更加需要转基因技术提供解决方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7月15日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8.9%,比2018年增加1000万、比5年前增加近6000万。预计到2020年底,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饥饿人数将新增8300万人至1.32亿人,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全球转基因技术发展应用的实践表明,抗虫和耐抗除草剂等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应用能够减少病虫草害带来的产量损失,达到提升品质,保护环境,提高产量的效果。如,巴西、阿根廷等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后产量大幅提高,已成为全球第一、第三大豆出口国。南非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后,因虫害得到抑制,种植密度增加,使单产提高了一倍,一举由玉米进口国变成出口国。

据估计,我国约60%的耕地缺乏灌溉条件,7亿多亩农田常年受旱灾威胁,5亿亩盐碱地有待改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刚性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单纯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必须突破耕地、水、热等资源约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既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大势所趋。(赵清建)

[ 责编:张蕃]

标签: 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