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小小疫苗瓶被“卡脖子”了吗?药用玻璃“内幕”了解一下!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展开,关于疫苗玻璃瓶产能等话题引发关注。有言论称我国中硼硅玻璃面临“卡脖子”现状。
小小疫苗瓶真的被“卡脖子”了吗?我国药用玻璃制造能力如何?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有关机构、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
疫苗瓶背后的重要材料
药品的质量离不开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为避免容器与疫苗相互作用,疫苗瓶材料的选用就有很大的学问。中硼硅玻璃——这个疫苗瓶背后的重要材料,渐渐走进人们视野。
“瓶身耐水性越强、性能越稳定,瓶内的疫苗质量也就越可靠。”国投创合基金投资部高级副总裁李键说,中硼硅玻璃就因其耐酸碱侵蚀,有较强的抗冷热冲击性,化学性质稳定,是市场上主流的疫苗瓶材料。
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文言说,我国的疫苗瓶大致分为西林瓶和预灌封两种,前者需要用注射器抽取,后者是由玻璃瓶、药物推杆等组合,可实现直接注射,二者均采用中硼硅玻璃。
中硼硅玻璃制造过程并不简单,不仅面临着难成型等问题,管制工艺的拉管环节,也一度成为制造难点。
但难并不代表着不能做。
记者调研了解到,从早期的钠钙玻璃、低硼硅玻璃到中硼硅玻璃,我国药用玻璃产业不断升级,中硼硅玻璃技术不断成熟。一些国内企业分别攻克模制、管制两种工艺,有的实现产业环节可控。
中硼硅玻璃的中国制造之路
“全世界生产中硼硅玻璃的企业为数不多,但中国企业位列其中。”胡文言说,和肖特、康宁等老牌药用玻璃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虽然进入相对晚,但也掌握了相关技术。
记者了解到,中硼硅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模制、管制。前者通常是玻璃液通过模具一次成型,做出瓶子相对管制工艺较厚;管制工艺中的拉管环节要将玻璃液拉成细长管,难度尤其高,目前全球掌握拉管技术的企业不在多数。
中建材凯盛君恒采用全氧电助熔技术,2号窑炉实现稳定量产;山东药玻在模制工艺上深耕突破;重庆正川建设了中硼硅玻璃窑炉……不少国内企业发力中硼硅玻璃制造,并取得一定成绩。
河北沧州四星玻璃董事长王焕一选择的则是“冷顶式全电熔技术”,为了突破这个技术,他几乎搭进了全部身家。
2005年,面对接连涨价的进口玻璃和延迟的交货期,王焕一下定决心自己研发。建窑炉、投料、点火,四星玻璃经历无数次的周而复始,“一度连交电费的钱都没有”。最终,企业攻克难点。目前,四星玻璃拥有4座药用中硼硅玻璃管窑炉、12条拉管生产线。
国内,不少企业在中硼硅玻璃领域耕耘,并向全产业链渗透。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3家经营范围含“中硼硅、中性硼硅”,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中硼硅相关企业,约有一半成立于3年之内。有超2500家经营范围含“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玻璃生产专用设备、玻璃包装容器”,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
此外,看重中国市场,老牌药用玻璃企业也陆续在国内建厂,成为国内产业链的一环。比如,肖特玻管在浙江建设中硼硅玻管工厂,预计2021年上半年可从该工厂为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样品进行合规认证和逐步实现本地供货。中硼硅玻璃的中国制造之路越走越宽。
做强产业还需持之以恒
中硼硅玻璃可以中国制造,但中国企业的路还要越走越实、越走越广。做强产业,需要多方合力,持之以恒。
市场,是其中关键一环。
“国产产品出来较晚,品牌认知度有个过程。”胡文言说,药品的特殊性也让更换包装程序较为复杂,比如要经过大量复杂试验,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李键认为,一方面,药品质量标准升级,另一方面,疫苗需求提升和一系列新药推出,这势必将推动药品包装材料升级;一致性评价等政策也将推动我国医药包装与国际接轨,不断开拓的市场将为国内企业带来机遇。
做市场同时,加强研发创新,加大力度提升产品品质,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也很关键。
“在实现中硼硅玻璃生产基础上,从2017年到2020年5月,我们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改造攻关。”中建材凯盛君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轩说,28项技改为2号窑炉稳定量产、实现高标准自主制造奠定了基础。目前,凯盛君恒在青岛、重庆、南昌、镇江等多地签约建设生产基地。
业内人士认为,中硼硅玻璃投入大、精度要求很高,制造出一个高品质的玻璃管,不仅需要过硬的材料技术,还要有精密的生产装备、品控体系等等,是对企业综合制造能力的考量。企业要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向关键领域突破。
专家认为,中硼硅玻璃逐步替代低硼硅玻璃是大势所趋,国内企业将迎来机遇。持续研发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流程严谨性等,中国的中硼硅玻璃产业将加快迈向高质量。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