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入冬以来,面对低温天气带来的天然气需求大增,中国海油所属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联公司),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的日产量突破1000万方,跃居全国煤层气企业第一。
中联公司董事长罗勇介绍,自采暖季以来,中联公司已累计外输天然气8.5亿方,在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公司正向着年产35亿方天然气目标迈进,相比2020年,今年储量、产量、利润将实现大幅跃升。
找准“甜点区” 探索勘探开发一体化。“在中国海油天然气生产板块中,中联公司以1.2%的矿区面积,实现了14.6%的天然气增产量。”罗勇介绍说,作为中国海油陆上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单位,相较海上而言,完成上产目标实属不易。中联公司主要作业区位于晋陕,集中在陡壁峭崖的太行山脉和纵横沟壑的黄土高原,受地质条件和开发技术影响,单口井的产量远低于海上,“我们陆上一口井最多产千方气,要打100口井才赶得上海上一口井的产气量。”
为实现日产千万方目标,中联公司一方面深化地质研究,围绕致密气“甜点区”一体化滚动建产;另一方面加强“一井一策”精细化管理,深化过程管控,实现钻井提速提效、压裂提质增效和新区密集高产。
“十三五”期间,中联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探索形成了高效经济的煤系气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实现 “当年钻井测试+当年建管道+当年投产销售”,大大加快了勘探开发的进程和成本回收。
在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的运用下,中联公司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气田日产量已经突破550万方;晋西临兴气田致密气一体化项目五期探索获10个高产井台,未来3年内产能可观;陕东神府气田一体化项目实现少井高产,致密气气田高产率超过80%。
当前,中联公司天然气日产气量较“十三五”初期增长4倍,形成晋南、晋中、晋西陕东三个主要储量区,在沁水盆地南部建成我国首个年产超过10亿方的煤层气田,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探明大型天然气田;向国家申报了千亿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为中国海油陆上发展奠定有利的资源基础,提供了强劲稳定的天然气供应能力。
啃下“硬骨头” 技术攻坚助力高效开发。“在增储上产过程中,我们不断开展技术攻坚,形成了储层评价、动态压裂等七大技术创新体系。”罗勇介绍。
以小井眼钻井技术为例,中联公司通过推广该技术,实现钻井周期大幅下降,去年一年钻完井提速20%,为气田快速见产奠定坚实基础。
在沁水盆地南部老区,中联公司基本形成了煤层气提产稳产技术,通过实施储层改造、煤粉解堵等措施,保持了潘庄潘河气田的稳产高产。晋南潘庄对外合作项目日产气量刷新我国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历史最高纪录,潘河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国家示范工程创单井最高日产气量新纪录。
“我们在太原设立了‘三气合采研发中心’,目前正在临兴气田探索煤层气、致密气合采技术,在38井和42井中应用良好。”罗勇说。中联公司开展煤系地层三气合采技术探索,取得良好成效,并依托煤层气产业龙头优势推动了三气合采政策体系的建设,为后续非常规天然气的科学高效开发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有力遵循。
打通“生命线” 强化外输管道互联互通。中联公司抢抓供暖季机遇,开足马力推进地面配套建设,提升外输能力,为最终日产上千万落实“出路”。
1月8日,中联公司神府分公司神府1号集气站顺利投产,该站是神府气田天然气处理能力最大的一座集气站,每天超过30万方的天然气输送至陕西省神木市,神府气田产能大获释放,外输能力提升5倍。
“我们进行内部管网的互联互通改造,铺设管道600多公里,建设9座接气站,相当于前五年工程量的总和。”罗勇说。为满足输气条件,中联公司积极组织系列地面工程建设和改造,启动重要外输管线建设,构建多向外输格局。
神木—安平管道是中联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年设计输气能力为50亿方。目前该管道山西-河北段即将建成,投产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非常规天然气将与进口LNG(液化天然气)会师雄安新区,形成海陆相连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清洁能源供应“大动脉”。“除了这条‘生命线’,我们还将投资近10亿元,推动河南线和与国家管网应急保供线的建设。”罗勇介绍。
“2021年,中联公司天然气日产量将再次大幅上调。凭借已有的储量基础和配套设施,我们有信心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罗勇表示,“十四五”时期,中联公司将以“煤层气快增长,致密气快建产,页岩气快突破”为目标,助力中国海油实现从常规能源向非常规能源、从海上向陆上的跨越,为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发展贡献力量。(林彤)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标签: 天然气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