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 正文

激活区域特色资源 他们走出闽西强农兴农路

2021-02-21 04:30:26 来源:科技日报

1月下旬,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墩坑村的绿化大苗基地,林农付志棠、付火材林下套种的金花茶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早期不知道金花茶是喜阴树种,因太阳暴晒导致基地里的金花茶逐渐萎缩黄化。”付志棠说。

让金花茶重焕生机离不开龙岩市科技特派员、市林业种苗站教授级高工洪永辉的“一臂之力”。多年来,他通过创新引水、培土、施肥等措施,让这片基地有望成为全省最大的金花茶基地。

闽西龙岩,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面积居福建省首位。“多年来,龙岩立足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大力扶持培育茶叶、畜禽、花卉苗木等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不拘一格选认科特派,通过特色培育、三产融合、品牌创建等方面的实践,将科技成果有效导入农村,推动生态优势变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走出一条有闽西特色的品牌强农兴农之路。”龙岩市科技局局长阮满昌说。

“茶族皇后”结出“金元宝”

“洪教授是真正的大专家,我们打心眼里佩服他!”墩坑村村民们将金花茶满树金花的照片放大后,挂在家里的厅堂里。

金花茶是原产广西的一个珍稀树种,也是壮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在国内素有“茶族皇后”之称。洪永辉灵敏地预见到金花茶可以帮助林业立体开发,实现“不砍树可致富”的产业升级,于是,他投入大量精力,开展了金花茶组培、种质资源库、林下栽培技术等一系列研究。

“金花茶的发展能使林业和花卉、旅游资源相互融合,推进健康产业的发展,还将促进林业生态建设。”洪永辉说,他为付志棠、付火材的基地制订了中长期发展目标,中期建成仿野生金花茶科普园,最终发展为科技生态示范观光园。

在洪永辉的技术指导、推动下,龙岩市金花茶产业发展迅速,林下经济红红火火:福建世纪金花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省最大的金花茶种质资源库和千亩示范基地,生产花茶、叶茶和护肤香皂及洗涤用品;龙岩市新罗区陈益荣、饶晓等家庭林场在竹林、松林内套种金花茶百亩以上,建立了笋、茶、花生产基地,打造成森林人家观光旅游基地。同时,福建仁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漳平清境农场开发有限公司等多个公司积极引进金花茶种植,开展林药、林食结合。

“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强活力的重要途径。科技特派员最新技术成果的注入,把传统农业种植与加工、生态休闲旅游结合,开发新农业业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也增强了农业主体抗风险能力。”龙岩市科技局副局长谢军忠说。

花生米长成了“金豆豆”

“壳薄,籽满,口感更佳,卖相更好了,亩产还提高近130斤呢!”握着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龙岩市农科所研究员卢春生的手,龙岩市武平县东峰村贫困户罗来华兴奋地说。去年,他参与花生新品种试种,租了7亩地种花生,净收入3万多元,还清了欠下的债务,现在的日子越过越有“味”了。

在闽西,花生素有“八大鲜”的美称,武平县岩前镇东峰村石灰酥花生的种植和加工更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其耕作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但由于品种不对路、种植和加工方式落后,病害严重、产量低,经济效益不理想。

卢春生通过调研发现,村里普遍种的是上百年的老品种,“从科学上讲,品种种植多年后,不进行提纯复壮,会引起抗性降低,种性退化,产量下降不可避免,改良得先从改种开始。”卢春生将这一情况告知东峰村主任刘有金。

这一席话也让刘有金犯了难,种子是代代相传的秘方,这不是把村里的命根丢了吗?为消除村民们的顾虑,卢春生决定从试验田开始,引进优质、丰产、抗性强的两个新品种,并与配套栽培技术进行对比试种。

“不看广告看效果”,村民们试种的花生获得了丰收,且品质更高。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花生从起土、收果、除杂、分离,乃至蒸煮晾晒,过去完全依靠传统人工作业,效益低、成本高。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还得依靠科技的力量。”根据农村山区耕作条件的特点,在卢春生推动下,村里的合作社引进了4套从耕地到收获的田间作业机械,并建立了年产500吨的石灰酥花生加工的节能智能化生产线。

“过去一亩地要收上好半天,现在1小时就能收上好几亩地!”刘有金感叹说。如今,在广袤的田间地头,小小花生米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岩前镇115户贫困户均通过花生种植实现了稳定脱贫,年均人收入2万到4万余元,合作社新增利润达1000多万元。

小杂鱼变身当家大种群

“目前是池塘养殖的收获季节,捕捞过程中要注意大小分开,尽量不挤压,以免受伤。”在龙岩市连城县吉明鱼苗养殖有限公司,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龙岩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工程师林炳明正在对扁圆吻鲴鱼的养殖户,进行冬季捕捞要点的指导。

龙岩市连城县,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生态气候,传统水产养殖业发达,养殖面积和产量长期稳居全市首位。扁圆吻鲴为当地特有的地方品种,该鱼在池塘中混养,除可以增加产量外,还可以明显改良池塘水质,维系养殖生态平衡。

随着上一代扁圆吻鲴育苗人逐渐老去,加上传统育苗技术中普遍采用近亲繁殖,连城扁圆吻鯝的种质退化和供应数量问题日显突出,也导致该品种逐渐没落,成为了池塘里名不见经传的小杂鱼。

为发挥扁圆吻鲴在净化水质中的作用,保护地方特色品种,满足苗种市场供应,林炳明主动对接鱼苗养殖场,决心携手企业攻关扁圆吻鲴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他带领企业查遍所有扁圆吻鲴资料,走遍连城县的江河、水库,摸清连城扁圆吻鲴的野生资源,并通过委托国家水产种质资源检测机构检测,查清连城扁圆吻鲴的基因组成等,取得了相应种质检测报告。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扁圆吻鲴基础研究的空白。

鱼苗的亲本问题以及落后的批量繁殖技术制约企业发展,林炳明开始着手改善育苗繁殖设施,将传统圆形环道孵化升级为原池滴水孵化,避免了传统孵化操作麻烦,受精卵脱粘等问题,提高了鱼苗存活率,这一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开展扁圆吻鲴基础研究的同时,林炳明还指导养殖户从不同水系收集扁圆吻鲴亲鱼,并进行混交繁育,大大提高了苗种种质质量。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扁圆吻鲴现已成为龙岩市主要的增殖放流品种,累计增殖放流2000万尾,在主要江河水域形成了一定的种群,为改善溪河水域环境生态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连城县吉明鱼苗养殖场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庭鱼苗场,改制为连城县吉明鱼苗养殖公司,成长为龙岩市最具规模的水产苗种生产企业。该公司现保种扁圆吻鲴亲鱼1万余组,年可生产扁圆吻鲴鱼苗1亿尾。

“科技特派员不仅带领企业走出了困境,而且还为龙岩市的水产苗种生产树立典范,为福建省内陆增殖放流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路子。”据龙岩市科技局农社科科长谢国池介绍,在龙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7—2019年,科技特派员共引进农业新品种944个,示范推广新技术916项,服务农户数32609户。(谢开飞 刘远华 汤芳萍

[ 责编:蔡琳]

标签: 激活 区域 特色资源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