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月24日,上交所网站显示,蓝科环保、德威华泰和国光信息3家科创板申报企业审核状态更新为“终止”,均为主动撤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三家撤单的公司均在此前证券业协会IPO信披质量抽查名单之内。
从个案情况来看,此次撤单的三家公司中,蓝科环保的审核进度最快,其科创板IPO于2020年10月9日被受理,11月5日显示“已问询”,此后回复了两轮审核问询函。德威华泰、国光信息尚未发布回复函。
已经过两轮回复的蓝科环保,为何上市之路最终按下终止键?
24日,蓝科环保董秘办人士独家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撤回IPO申请主要是出于公司发展考量,是战略调整,只是暂时撤回,后面不会放弃IPO目标。”
此外,受外界关注的是,蓝科环保在此前证券业协会IPO信披质量抽查名单之内,此次撤回申请是否与被信披抽查有关?
围绕着蓝科环保IPO终止的疑团有待解开。
被疑科创成色不足
蓝科环保的全称为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名称中带有石化二字,但其并非是一家化工企业,而主要为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客户提供环境治理和绿色工艺一体化方案,隶属于证监会行业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就服务领域而言,蓝科环保的环境治理领域产品主要集中在水治理和气治理领域,近年来逐步延伸至固废处理领域。
与同行相比,蓝科环保的营收规模相对较小、净利润水平偏低。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净利润2670.41万元。而其列出的10家A股同业公司中,规模最小的三维工程也实现了6.3亿元营收、7932万元净利润。
在自身规模较小的情况下,蓝科环保本次IPO募资规模并不大,拟募集3.42亿元用于“总部大楼及研发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工程数字化设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蓝科环保募资的最大用途在于“补流”。其中,1.43亿元和4900万元分别用于前两个项目,余下的1.5亿元全部用来补充流动资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公司曾在2017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6450万元,同样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在谈及“补流”必要性时,蓝科环保表示,成套系统和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金额较大,在主要环节公司需要先垫付现金,因此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随着环保政策趋严,未来公司的经营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需要大量营运资金支持。
真正被外界质疑的,是蓝科环保的科创成色。
就科创属性的认定,蓝科环保认为,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的三个指标。招股书显示,公司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7.15%,高于5%。公司共有发明专利10项,报告期内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8项。公司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7.27%,超过20%。
但是,进一步来看,蓝科环保的研发费用规模并不高。2017年-2019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923.51万元、1691.27万元和2117.91万元,且就研发费用构成来看,员工薪酬与差旅费在研发费用的占比较高,而材料投入却不高。2020年上半年,职工薪酬为901.81万元,材料投入66.28万元,差旅费45.85万元。
专利方面,公司10项发明专利在2010年-2017年取得,此后再无新申请专利。储备方面,据启信宝数据显示,截至日前,蓝科环保有39条专利在申请中,而主板上市的博天环境有77条专利在申请中。
有投行人士向记者指出,“科创板以科创属性为主,证监会今年提出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未来谋求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其科创属性认定或将会收紧,有一些质地较差的公司审到一定阶段,就知难而退了。”
曾被集中问询财务事项
从今年以来撤回IPO申请的上市公司来看,多存在核心竞争力不足、财务数据真实性存疑、持续经营能力欠缺等问题,甚至部分企业更是被指“带病申报”。
蓝科环保也不例外,除了科创属性被疑之外,记者发现,上交所对蓝科环保的第二轮审核中,曾集中问询公司财务事项,分别涉及主要客户、供应商、收入确认、营业成本、毛利率、存货等六大问题。
据披露,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蓝科环保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91.29%、83.02%、87.24%及74.18%,集中度较高。在首轮问询回复中,公司并未按要求说明公司分业务前5大客户收入金额及占比情况,与行业经营特点是否一致,上交所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客户集中度情况。
对此,公司坦言,由于营收规模较小,与同业相比规模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前五名客户收入占比有所差异。集中度高是因为行业集中度高,且环境治理投资项目单个项目合同金额较大。
在存货方面,由于蓝科环保无生产环节,期末库存商品系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已到货但未领用的材料及设备。据披露,公司未完工项目成本及合同履约成本占存货比重由2017年的11.79%上升至2018年的48.53%。材料及设备经到货验收后计入未完工项目成本(合同履约成本)或库存商品,待收入确认时结转存货,不存在原材料及在途产品。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上述情形的合理性。
有专业会计人员对记者分析称,“之所以关注存货,是因为在财务造假领域,存货也是一个案件高发的领域,如果在某个时间段内,存货比例发生了异常波动,就要去研究原因了。”
对于存货攀升的原因,蓝科环保解释称,主要系2018年末的未完工项目成本增加而2018年末的库存商品和建造合同形成的已完工未结算资产有所减少。
在上述质疑之下,再结合公司在证券业协会IPO信披质量抽查名单之内,就不免让外界对公司撤回上市申请与前者有所联想。
对此,前述蓝科环保董秘办人士的回应耐人寻味,其称,“面对抽查公司有积极对待,撤回申请与此没有很大关系。”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