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 正文

惊蛰之后 如何调理你的身体

2021-03-07 22:00:50 来源:光明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吴义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3月5日16时54分迎来“惊蛰”节气。

惊蛰,是指随着气温慢慢回升,天之阳气的生发;当然除了肉眼可见的大的动物外,还有很多看不到的微生物也开始活跃,如细菌、病毒开始苏醒。因此,春季也是很多疫病流行的季节。人体如何感知惊蛰

第一,上火,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反映,原来一直吃着很舒服的中药,最近吃却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有的人鼻子、牙龈出血,有的则易于出现皮肤风疹或过敏性鼻炎等问题。“火性炎上”,上述症状都是火热上升至头面的征象。所以及时清清肝火很必要。

第二,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上升,阴血则会相对不足,因此,常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肝气欲升而不得升,出现肝气郁结,或肝热内郁,临床可见抑郁、焦虑、失眠等现象。而素有精神疾病的人群,此时精神疾病也容易加重。民谚素有“菜花黄,痴子忙”之说,即是指春季精神疾病易于复发。

二是肝阳升而太过,导致肝阳上亢,出现眩晕、头痛、失眠等症状。在春季,临床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升高。所以春天当是调肝的最佳时机。

第三,传染性疾病增加。在过去疫苗接种不广泛时,乙脑、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多在春季大面积发病,现在虽然这些疫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没有完全消灭,因此春季不妨仍要谨慎。

衣在惊蛰

老话常说“春捂”, 就是因为春阳初升,乍暖还寒,冷暖交替,气温忽高忽低,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感冒;再加上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更应该注意防护。

因此穿衣应随气温逐渐上升渐减衣物,亲肤吸湿材质的服装,多层搭配为好,以便随时增减衣物。

食在惊蛰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许多人会感觉到背和四肢寒凉,容易出现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上火牙疼、皮肤嘴唇干裂等症状,其实这是人体跟不上春天阳气升发的结果。所以,这个时令,养生应该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才能生机勃勃。惊蛰时期肝气渐旺,应以保阴潜阳、以食养肝为原则。多食富含营养,又可以理气健脾,升发阳气的清淡食物,同时应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和辛辣油腻之品。达到清肝降火的目的。应适当多食韭菜、菠菜、胡萝卜、芹菜、扁豆、薏米、山药等。另外,由于春天万物复苏、无须特别进补,应以”清“为主,尽量少食用辛辣油炸的食物。

住在惊蛰

惊蛰的到来预示着生灵万物的苏醒,此时应补阳气,调作息,睡眠养生遵循“夜卧早起”,比冬天早起1小时,以助长阳气。一天之计在于晨,若有条件,每日早起后可适当进行舒缓的室外活动,放松身体。湿邪困脾、肝气不舒或阳气不足皆可引起困倦,预防春困除选择补充肉蛋奶蔬果中的营养、规律作息、适当锻炼之外,还可适当进行艾灸、中草药代茶饮等中医药方法调理。

养在惊蛰

中医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

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容易发生肝火偏盛。尤其是老年人,易发怒,易发眩晕、中风等疾病。年轻人则因春季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如果此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则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等症状。因此,惊蛰时要。因此,惊蛰养生当以护肝健脾为主。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

惊蛰后是调肝的最佳时机

惊蛰属于仲春,春天万物升发,主东方,属于肝木。肝属木,应春阳升发之气,与少阳胆相表里,少阳胆为五脏六腑生化之主宰,所以脏腑气血经络的生化无不依赖于肝,春季与肝相应。春天最是调肝的最佳时机。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而预防肝木不调是这个季节最需要着力的方面。这其中包括肝木不舒(情志不遂)、肝火妄动(容易上火)、肝阴不足(补充气血)几个方面。很多现代都市丽人的发病都跟“肝”有关,很多老中医都主张“从肝论治治百病”也是这个道理。

[ 责编:张梦凡]

标签: 惊蛰 之后 如何 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