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技术商品为什么会出现,又为什么会经由知识产权走向进一步的资本化?这是解读技术转移乃至整个现代科技服务业兴起的基本问题。
科学与技术的分离
当人类历史进入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爆发,早期市场经济在欧洲逐步建立,企业主为了利润,需要掌握与同行不一样的新产品、新技术,一靠自己创,二靠花钱买。在此背景下,技术日益快速、广泛地变成有意用于市场交易的商用技术。
技术,粗分为两种,一种是还未经过市场检验的新技术,另一种是已经被市场证明有价值的成熟技术。两者的价值、价格及其估定方式颇有不同。本文侧重讨论第一种,即新技术。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为市场而生产、为利润而生产,成为社会动员性质的推动力,开启了技术的商品化进程。
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进程。科学与技术终于分界,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行业;科学家与工程师终于分家,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职业。这是人类科技成果转化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工业革命的主人公,大多是工程大师、技术牛人。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探索自然未知的科学家,而是着眼于技术商品化的工程师。比如,改良了工业级蒸汽机的瓦特,以及改良了日用版电灯的爱迪生,他们既是杰出的发明家,也是杰出的科技成果转化大师。
这样一个需求变成技术、技术变成商品的过程,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现在仍在进行中。举个例子,时下的儿童喜欢甜味饮料,家长却不愿意孩子喝含糖饮料。面对这一需求,有位技术人员发现了其中商机,一番冥思苦想,动手研制出可保持甜味但热量极低的代糖物质及其工业级制备方法,并申请专利,将这个技术成果卖给相关饮料企业,或者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收取股息,这就是技术商品化。
为技术赋予产权
有需求,有技术,新企业、新产品就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确权和保护,技术牛人不会有生产积极性;没有权证及其合法市场,理性的商人不敢进行高投入的技术开发和技术交易。
1710年,英国安妮女王和她的法学家们,面对工业级印刷术这个充满争议的科技“怪物”,制定了一个充满变革智慧的法令——《安妮女王法》。自此,现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工业版权),被安妮女王率先创造出来。
一纸法令让著书立说和出版发行日益繁荣,新知识得以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在民间传播,惠及千行百业的信息交流,形成良性循环。
知识产权的建立,是一个立法、司法和守法的全球化过程,从欧洲到美洲、亚非拉,再到形成知识产权国际组织。
安妮女王的版权法令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各个市场经济体的政府通过法律设置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与执法配套为技术生产者提供国家权利保护,服务机构为技术商品化提供了合规的载体和工具,渐渐培育出了一个专业社群——知识产权律师和专利代理人群体。
技术创新的管理服务
然而,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完成这个系统工程,创新团队在客观上需要扮演一个懂技术、懂商业、强有力的管理者角色,聚焦目标、协调各方关系、调度要素资源。
这个管理者角色,在工业革命时代,往往是核心工程技术人员自己,或者其合伙人。瓦特与布尔顿的创业故事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们自己跑业务、找投资、找客户、谈合作,受气背锅挨坑是常事。但他们的创业实干精神,让后人敬佩。
到了电气革命时代,这个管理角色已经独立出来了。从那个时代的头部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核心工程技术人员基本都脱离了管理这条线,负责整个技术创新系统工程的人,往往是投资人和企业家。
爱迪生虽然被尊为美国通用电气的创始人,但是笔者认为这家企业的管理者是战略投资人老摩根以及来自摩根财团的精英们。他们独具慧眼,帮助爱迪生实现了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书写了一部产业传奇。
如今,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负责整个技术创新系统工程的管理人,已经完全成为一个企业家职业,正在成为新一代创新文化的符号,吸引着风险投资的加入。
这个管理者角色,是技术创新中最大的变数,秤砣虽小压千斤,至今仍在演变和分化,不断调整定位、不断转变职能。
无论是技术转移的咨询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工程师,还是技术经理人等现代科技服务业的新兴职业,笔者认为都是从创新管理一脉相承演化而来。当前,这类服务型职业的起点是很高的,历史业绩辉煌,由管理到服务,科技服务业将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时来天地皆同力。当今世界,机器力取代了人力,化石能量取代了牛马之力,技术正在大规模地变成商品,脱胎于工业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成为市值万亿的朝阳行业。技术为头,需求为体,产权为翼,管理为足,塑造了技术创新这一新物种。
(作者系上海大学法学院科技产业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 责编:张梦凡]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