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9.89亿,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网络可信体系建设对于维护网络安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智慧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4月23日举行的2021年信任互联大会上,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高林表示。
接入国际互联网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成为人们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探讨建设更加可信的互联网,尤其重要。
我国可信计算研究工作始于1992年,可信技术发展经历了以主机可靠性为主要特征的可信计算1.0时代,以节点安全性为主要特征的可信计算2.0时代,现在发展到了以系统免疫性为主要特征的可信计算3.0时代,在保证原有计算体系架构不变的基础上,单独建立一个逻辑独立的可信计算架构。
信任互联大会上,专家学者围绕“见证信任的力量”的主题,探讨了新型网络信任体系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密码管理局副局长何良生表示,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各类智能终端的身份鉴别,大数据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来源的鉴别、权限管理,区块链的应用离不开不可信实体间的信任鉴定。云计算的应用离不开平台、数据和行为的可信,可信通信的发展离不开身份可信。这些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都离不开先进的网络信任体系的支持,没有先进的密码体系的支撑,信任服务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带来“创新发展中的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演讲,从网络信任与可信计算的关系出发,回顾了可信计算的背景,概述了由“两大方法基础,三大信任核心,四大关键技术”构成的可信计算技术体系。冯登国还介绍了当前在直接匿名证明协议、TPM2.0安全性评估和高安全可信计算环境构建方法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会上,数字认证的多位技术专家还从技术的角度,分享了统一密码服务平台、智慧医院全业务全场景密码应用解决方案、密评、车联网、电子合同、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据称,这些前沿产品和解决方案为行业用户提供信任服务,并且在实践部署中得到了众多用户的信赖。
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数字认证四方共同签署网络信任体系共建合作协议。据介绍,在合作协议框架内,数字认证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数据保护研究中心” ,与武汉大学成立“数字信任联合实验室”, 还同中国信通院云大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四方还将继续围绕网络信任前沿应用领域深入开展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合力构建一个覆盖理论、算法、技术、产品、服务、人才的网络信任完整链条,从容助力国家密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