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作者:
卢祥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兼首席专家
周超凡 中医中医科学院著名教授、中央保健医、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组长
王世民 国医大师
雷忠义 国医大师
编者按:当前,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甚烈,一般多以发热、大便不通、胃口不好、舌苔厚腻、头痛等为主要症状。
从中医角度说,这是“暑湿挟杂”,或是“暑湿挟邪”,针对这一病机,在治则和结合前人经验方面,兹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病机属“暑湿挟杂”,或“暑湿挟邪”
7月29日,首批中医医疗队在进驻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后,结合最近德尔塔患者实际病情,发现患者多以发热、大便不通、胃口不好、舌苔厚腻、头痛等为主要症状。
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辨南京此批病人多为“暑湿挟杂”证。
根据这一组基本症状表现,与清康乾年间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所论“湿火”,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所说“暑疫化毒”极为相近。
最近的临床资料证明,德尔塔变异毒株不但传染性强,其变种传播速度很快,钟南山院士指出,德尔塔病毒在身体中的潜伏期比较短,两三天就会发病,甚至有些24小时就发病。
德尔塔病毒传染性非常强,传播早期,有的10天之内有5代传播。说明此轮新冠,不仅是“暑湿挟杂”,更重要的是“暑湿挟邪”,因其“邪”,故毒性易虐。
病势深重,这就是何廉臣指出的:“若兼神烦而昏者,此由湿热郁蒸过极,内蒙清窍……宜泄热导湿,蒙闭即开,屡验不爽。”
“暑湿挟邪”的中医治疗
早在清代,何廉臣就指出:“温热,伏邪也。”
“凡湿火症,发于夏至以前者为湿温,夏至以后者,为湿热,发于霜降立冬后者为伏暑挟湿;其邪必伏于膜原,《内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其人中气实,而热重于湿者,则发于阳明胃肠;中气虚,而湿重于热者,则发于太阴肺脾。初起邪在气分,当分别湿多热多。”
南北地域不同,气候有异,故不宜刻守夏至前后。在治疗上,“湿多者,湿重于热也。其病多发于太阴肺脾,其舌苔必白腻,或白滑而浓,或白苔带灰,兼粘腻浮滑……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出路;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
“若兼神烦而昏者,此由湿热郁蒸过极,内蒙清窍,辛润行水开闭,轻清甘淡,泄热导湿,蒙闭即开,屡验不爽。若兼大便不利者,此由湿阻气滞,或夹痰涎……流利气机,气机一开,大便自解。”
如何辨治“暑湿挟邪”
1960年9月,近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曾治罗某案,高热、呕吐,胸腹胀满,大便溏泻、舌质红,苔白腻。属伏暑挟湿,热郁三焦。治以清暑利湿,苦辛淡渗法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