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在不久前召开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成都科技战线再传捷报:22个项目上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在同类城市中继续保持前列。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这些亮眼科技成果、澎湃创新动能的背后,成都科技创新的突破口与优势何在?
细数成都的科技资源“家底”,成都目前拥有高等院校64所,国家级研发机构30多家,国家级科研平台126个……
盘活这些创新资源家底,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把“线路图”变为“施工图”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之后,开始在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成为两地目标。
把“线路图”变为“施工图”,根植于成都这片沃土上的创新路径,早已开始谋划。如今,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创新布局和主体功能初步形成,进入了加快成形成势的发展新阶段。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成都科学城已经形成集科研、创新、孵化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四层架构’;同时,将聚焦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大力构建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地和科研主阵地。”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今年7月召开的“解读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今年10月,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更加明晰。成渝合力,正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硬核支撑”
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是推动城市基础创新能力的重要引擎。在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核心区,硕大的蓝色立方体建筑格外醒目,这里就是城市“最强大脑”——成都超算中心所在地。
成都超算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围绕科技创新外,成都超算中心更加强调“超算+”的创新应用,强有力地支撑产业发展和智慧治理服务。比如,在助力碳中和方面,与国家电网等43家新能源单位开展测试及商务合作;在医疗健康领域,与华西医院等25家医疗机构用户开展联合研发合作。
除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蓉不断布局,“国字号”实验室也在蓉加速集聚。这不仅是成都打造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的“硬核支撑”,也是成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城市比较优势所在。
加快“未来产业”技术攻关
走进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内的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这里正进行着量子互联网前沿方向的研究攻关。
“量子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它最终的形态应该如同现今的互联网一样——形成量子互联网。”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周强教授说。
眼下,在竞逐量子科技赛道上,“成都力量”正加速崛起。不仅在科研攻关上,还在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多点发力,构筑了量子技术研究的“成都基础”。成都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面向未来,成都也正瞄准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绘制针对生物医药、量子技术等15个重点产业的技术路线图,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罗洪焱 陈 科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