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重视基础研究,要“正其名”。应对基础研究的内涵作清晰界定,使其“名实相符”。根据国际通行的定义,基础研究不以“实际应用”为指挥棒,而是追求新知识、构建新体系、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揭示新规律。长期以来,我国通常将实际应用科技领域或有应用背景的科技领域中提炼出来的基础性问题称为基础研究,而对当下看似“无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称为纯基础研究。事实上,看似“无用”的纯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为技术创新指明方向、提供路径与方法,应给予高度重视。
重视基础研究,要“给其养”。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重大的基础研究成果通常需要科学家坚持数年乃至数十年专注某一课题才能获得,因此基础研究特别需要科学家具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现阶段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主要依靠公共财政,为了让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能真正安心、潜心研究课题,应加强长期稳定支持,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
重视基础研究,要“宽其境”。基础研究依靠的是科学家的自由探索,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应具有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需要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因此,基础研究的评价考核也应和应用性研究和技术研究有所区别,尤其要制定符合基础研究学科特点的评价考核制度,使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不必整日忙于立项、评估、总结、汇报,不必夜以继日地追评奖、争“帽子”、谋名誉。
重视基础研究,要“育其才”。创新型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力量源泉。当前,一些科研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很下功夫,但在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缺乏诚意与作为。培养与使用是人才问题的根本,用人单位要培养好、使用好现有人才。首先,培养人才必须依靠现有人才,一个单位只有极大发挥了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吸引更多外来人才。其次,要切实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
重视基础研究,要“殊其制”。长期以来,相关部门以工程、技术等应用研究领域的立项模式、管理模式、考核模式为标准进行基础研究经费的拨款与管理考核。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基础研究,例如数学、理论物理等领域,往往不适合建立大型团队,不宜写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因此,应针对基础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在拨发经费、日常管理、评判考核等方面形成与应用型学科有所区别的支持模式。要以求实精神总结基础研究出成果的规律,使科学家在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浓郁的学术氛围中释放想象、捕捉灵感、勇于创新、采撷硕果。
袁亚湘(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