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 正文

当前速递!被救护猞猁在青海野化放归

2022-08-24 17:38:0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8月24日电(记者李占轶、耿辉凰)这是全国首只经救护成功实现野化放归的猞猁,它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从受伤到获救,再到放归自然,如今的它已能在青藏高原独立生存。


(资料图)

2021年4月6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吉尔孟乡救助了一只1岁左右的猞猁幼崽。据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只猞猁刚刚获救时角膜水肿、右眼失明,无法捕食猎物,继而出现营养不良、体质极度虚弱症状。

猞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中型猛兽。获救后猞猁的“菜单”十分丰富,而且食物中还添加了治疗药物,以帮助它补充营养、恢复体质、治疗眼疾。同时,这只猞猁还接受了针对性康复治疗及野化训练。

获得救护后的猞猁。(图片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这只猞猁日渐强壮,进食排便、日常行为、精神状态良好,右眼功能恢复正常,猫科动物常见传染病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未携带猫科常见传染病病毒,血液生化生理等各项指标均正常,符合野化放归条件。

但作为一只猞猁幼崽,它缺乏野外生存捕猎经验,无法直接放归原生地。经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在西宁市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协调下,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等单位在多次调查基础上,选定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某地作为猞猁野化放归点,通过野化训练,提升猞猁的环境适应能力后放归。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救助猞猁。(图片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选中的放归点人为干扰因素少,有野外猞猁种群分布,并有丰富的岩羊、中小型啮齿类动物等食物资源,有利于野化训练、放归及后续保护管理工作开展。

今年3月,救护繁育中心利用放归点的一处废弃羊圈对猞猁实施野化训练。4月,为猞猁佩戴卫星定位项圈后,工作人员在放归训练场为猞猁投喂活物,训练它的捕食能力。4月12日早晨,它离开了训练场,回归自然。凭借着卫星定位项圈,它的迁移距离、活动区域,都留下了记录。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表示,根据最新监测结果判断,放归猞猁已具备独立生存能力,表明此次野化放归成功,这也是全国首例救护猞猁的野化放归。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拍摄到的三只猞猁。(图片由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提供)

“利用活食锻炼其捕猎能力等野化训练工作对放归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首次在放归地搭建野化训练场进行野化放归、佩戴卫星项圈准确掌握其野外活动规律,有助于对猞猁等猫科动物开展科学有效的野外救护和放归工作,提升救护、野外放归的成功率。”张毓说,青海将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的野外救护、野化、放归等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总结、积累经验,提升野生动物救护放归水平,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

标签: 种群分布 野外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