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相关资料图)
【光明时评】
作者:赵家宁
寒冬已至,人们餐桌上的热闹不减。眼下正值苹果、柑橘等时令水果大量上市的时间,不少带着地理标志的水果品类走俏,盐源苹果、砀山酥梨、秭归脐橙、平和琯溪蜜柚等都备受消费者青睐。如今,越来越多的地理标志为消费者熟知和认可,成为消费市场上的金字招牌。
地理标志农产品销售火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农业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发展的强劲势头。时下,以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农业品牌正加速崛起,一批有特色、品质优、口碑好的品牌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既满足了大众不断升级的食品消费需求,也为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发挥了带动作用。近些年,在品牌强农战略的指引下,农业相关主体的品牌意识显著增强,农业品牌数量快速增长,品牌效益也逐渐显现出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省级重点培育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0多个,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超过6.3万个,2021年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突破7000亿元大关。
农业品牌一头连着小农户,一头连着大市场,是产销对接的重要纽带。相较于一般农产品,品牌农产品能够通过积累市场认可度来提高产品复购率与溢价能力,从而使销售更加稳定集中。因此,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有力举措。从产业振兴的角度来说,加强品牌建设也有利于聚集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资源要素,撬动农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为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探索品牌培育路径,突出特色、注重质量、深挖内涵,逐步完善政策体系与培育机制,为大批农业品牌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除了政策的有力支撑,数字经济和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农业品牌建设创造了机遇。借助畅通的物流体系,各地的新鲜农产品只需几天时间就可以送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而成熟多元的电商生态不仅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还影响了农产品的分销模式,直供直销、订单采购等方式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使生产端更快掌握市场信息,分享更多增值收益,激发了农产品生产者打造品牌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直播、短视频以及不断演化的社交媒体无疑为农业品牌的营销推广注入了新动能,许多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搭上新媒介传播的快车,走出了大山和乡镇集市。
当然,品牌的立身之本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品质。没有过硬的农产品品质,就难以形成稳固的品牌声誉。现在许多品牌农产品建立起产地溯源机制,供消费者查询与质量相关的生产信息。小小的溯源二维码背后,是越来越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过程。从选育优质品种、开展标准化种养,到完善分选加工链条、搭建质量管理体系,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的广泛应用让农业生产变得规范高效。生产流程上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确保了稳定的农产品品质,也构成了农业品牌最核心的竞争力。
随着农业产业向着现代化迈进,品牌建设的关键作用将更加凸显。不过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创建主体、运营管理、保护机制、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作为一项覆盖整个产业链条的系统工程,农业品牌建设需要包括政府、农户、合作社、企业在内的各方持久发力,精心培育,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建设思路。如此,才能把农业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强动力。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3日 10版)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