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调查|因疫情而焦虑?不妨打下心理热线,你需要找人说说
“身边同事阳了,我也阳了,帮不上忙,怎么办?”“我阳了,什么时候能转阴?”“我怎么还没阳,什么时候阳?”
疫情之下,很多市民产生了焦虑情绪,有些心态较好,自我调节。有些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此时,就需要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
(相关资料图)
记者采访了400-903-0890心理服务热线和社会心理督导师,听他们说说在疫情期间如何排解焦虑情绪。
从深感无力 到再次坚定
为方便市民在疫情期间寻求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于12月8日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400-903-0890。开通一周以来,热线24小时有专人值守,已开展心理疏导和慰藉服务近百人次。
“你好,这里可以做心理咨询吗……”上午10点,接线员房伟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对方的声音有些颤抖,可以听出拨打这通电话花费了很大的勇气。
来电求助者是社工小王,他染上了新冠,几天下来身体仍未见好转。躺在病床的她,又听闻其他同事也一个接一个倒下。“原本我们社区20多人,现在就剩几个人了。”
仍然奋战在一线的同事越来越少,自己却帮不上忙,一股无力感和自责涌上心头,也让她的情绪几乎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她偶然搜索到了这条400心理服务热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才拨打了过来。
“我能感受到你特别有责任感,也特别想做贡献,其实你能打来这通电话,已经非常棒了!”相比于“心理咨询”,房伟更愿意把接听热线电话称为“心理陪伴”。她告诉小王,想要尽快重返岗位,第一要务就是要养好身体,而养好身体的前提,就是要保持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小王能打来电话,证明她不愿意被情绪击垮,而是想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一种特别积极、值得肯定的做法。
半个小时的通话中,素未谋面的小王和房伟,一个人诉说,另一个人像朋友一样倾听并给予鼓励。原本心情渐渐缓和的小王,聊到之前在岗期间的工作,情绪又有了些波动。“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一直吃住在社区。有的大姐,家里孩子高三了也没办法陪,还有的孩子很小也只能放在爷爷奶奶家……”说着,小王止不住哭了出来。
“我听到你流泪了,我试着问问看,如果你能听懂自己的眼泪,你觉得它最想说的是什么?”房伟的语言温柔而平实,只为了唤醒小王内心的坚强和力量。沉思过后,小王的话语重新透露出了坚定:“我觉得它想说,让我快点好起来。”
“你一定会的。”
前一通电话 这通就用上
排到下午班的孙丽波,从下午2点一直要工作到夜里10点。此前她担任过多年的医务社工,也学习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在医院给病人开展过很多次心理抚慰服务。这次听说要建立这条新的心理热线,需要接线员,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既然学了专业知识,就应该努力帮助更多的人。”
热线建立之初,就考虑到了目前全市各区众多养老机构,由于长期封闭管理,无论是入住老人、护理和管理人员还是老人家属,在长时间的慢性应激状态下,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疏导情绪和压力尤为重要。接线过程中,让孙丽波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在院老人的女儿打来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的声音十分激动。
“我就想给我爸送个蛋糕怎么了?”“见一面都不行吗?”……从对方的话语里,孙丽波听出了不理解。恰巧,就在这通电话之前,她刚刚接到一位养老院院长打来的电话。
“您知道为什么除了应急药品,其他东西都不让送也不让探视吗?”院长说,院里的工作人员,有的也因为长期的封闭管理产生了焦躁情绪。而即使层层设防,在这轮疫情当中,还是有其他养老院“中了招”,出现了聚集性疫情。“他们也想回家看家人啊,但为了对在院老人的安全负责,他们还是坚守在一线。”
孙丽波把院长的故事转述给在院老人女儿:“现在社会面刚刚放开,如果稍有不慎,之前全院员工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咱们年轻人得了病还能挺一挺,老人的身体可承受不住啊。”孙丽波能感受到,对方这时已不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也学会了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别人。“面对疫情,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问题,也都需要努力面对和克服,您说对吗?”
编段子 是启动了幽默防御机制
“面对疫情,情绪会有千千万万,其中主要还是焦虑。”社会心理督导师李媛媛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街道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接到过很多求助电话。
阳了的,担心传染给家人、同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康复。没阳的,在焦急等待什么时候阳。转阴的,害怕社会对他的歧视。
“这些情绪,主要还是来自于对疫情的不了解,我们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也是着重让大家知道,现在疫情是一个常态化的事情,不要过于恐惧。”
李媛媛说,对已经阳了的求助者,除了普及一些新冠的知识,还会告诉他们心情愉悦对康复有帮助。“我会主动询问他们有哪些兴趣爱好,阅读、美食或者找人聊天,都可以在力所能及之下,做这些事情。”心理焦虑,需要支持系统的帮助。这个支持,来自家人、朋友、同事,也靠自我调节。“各个街道还都设置了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可以寻求帮助。”
没有阳的求助者,李媛媛主要协助他们平静面对未知,“平常心对待即可”。还有些求助者,已经由阳转阴,但是担心同事、朋友对自己有偏见。李媛媛说,早期可能确实会存在一些回避和歧视的情况,但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歧视已经很难发生。“身边的阳性人群,成了较为普遍的情况,谁还会歧视,不必担心。”
最近,网络上还流传着很多关于疫情的幽默段子,尤其很多段子显示,北京人面对疫情,坚强而乐观。李媛媛认为:“正向的、自嘲的段子,其实是表明我们人体启动了幽默防御机制。”一个幽默的人,通常人际关系是不错的,他说一些幽默的话,传递幽默的段子,可以帮助到身边的人。“能放松一下心情,当然是好事。不过,也要注意,过犹不及。过度幽默自嘲,也是一种极度焦虑的表现。”(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莫凡 孙毅)
最新推荐
更多>